兩年半沒見到龍焱能源科技公司的董事長吳選之了,一見面他就向老紅提出了一個問題:過去五年,美國光伏企業Firstsolar的組件出貨量不是最大的,可為什么出貨量排在世界前列的中國在美國上市十一家光伏企業的市值加在一起卻不如一個Firstsolar?
沒容老紅作答,吳選之已經代答:是因為無論是碲化鎘技術還是加工設備,Firstsolar的產品都是獨一無二的。而十一家中國企業的技術路線都是晶硅的,加工設備都是同樣的,于是除了價格戰略,難言獨特的競爭力。稍加停頓,他接著說:如你所知,這些年來,龍焱一直在走著與Firstsolar相同的道路,但龍焱的碲化鎘升華法卻是比Firstsolar氣相輸運沉積工藝更優。那語氣,充滿著自信。
兩年半未見,年已七十六歲的吳選之略顯胖了一些,上樓梯時也略顯呼吸快了一些,但他傳達給老紅的一種自信卻比兩年半前強烈多了。
這種自信來自兩個方面。
資本市場的選擇會讓企業的獨特性明明白白。資本是最不講究情面的,也是最能發掘企業價值的,Firstsolar的市值五年來高于中國十一家總市值是有自己的道理的。Firstsolar的價值應當包括兩大部分:產品生產和電站建設,電站建設的商業模式是可以復制的,但碲化鎘的技術、設備與全套生產過程卻是不可復制的。與十一家產品、模式相同的中國在美上市企業相比,當Firstsolar股份總量少出很多、毛利率水平高出有限、股票單價高出很多、總市值卻大于十一家的現象長時間存在的時候,它只說明是資本對Firstsolar不可復制那部分價值的獨特認可,并認為短期內別人難以超越。
龍焱獨特的競爭力可以讓它不慌不忙。因為知道吳選之曾是美國能源部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的高級專家、碲化鎘曾經世界最高轉換率記錄的所有者,因為知道吳選之的認真總是超出你的想象、今年的出訪又讓龍焱的進步超出了美國同行的想象,也因為知道龍焱自主創新全套自動化生產線不容易、讓它穩定量產更不容易(吳選之對于漢能河源銅銦鎵硒基地可能量產說,李河君還要過“三關”:穩定量產、成本競爭力、長時間的穩定量產。在龍焱這就叫:能用、好用、耐用),所以在看完龍焱用4000萬美元研發的、具有完全知識產權的碲化鎘光伏產品自動化生產線后,外行的老紅都能想明白:在電站這個市場上競爭,我的價格競爭力可以比你低三分之一。在BIPV、移動能源、大眾消費這個市場上競爭,我的產品能做到你甚至沒有這種產品。這種獨特,是可以獨特到讓吳選之在和老紅聊天時總是那么不慌不忙,也可以獨特到讓龍焱在已經拼的兩眼發紅的光伏市場上不慌不忙。
與吳選之兩次見面的快樂是不同的。第一次是讓老紅知道中國還有光伏企業在苦苦地走著自己的路,第二次是讓老紅深深地感受到走這條路的自信;第一次吳選之還是在努力地解說著什么,第二次只是把成績單輕輕地擺在了老紅面前。
研究光伏產業時間長了,老紅注意到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十幾年的發展,中國光伏產業的生產規模和電站建設規模已經是無可競爭的世界第一,在一些國家對中國這種競爭能力談虎色變的時候,中國的光伏企業卻在討論發展模式時言必Firstsolar、Solarcity。現在,終于有一家中國光伏企業可以說在那些方面是超過Firstsolar的。
研究光伏產業時間長了,老紅慢慢形成了對個別企業會有一種獨特的感覺,這就是無論市場如何變化,你都相信這家企業會做的比你想的還要好。就像前兩年的任正非總是在談華為在互聯網時代的危機,可老紅怎么也無法把危機和華為聯想在一起。有這種感覺的光伏企業數量不多,但從現在起又多了龍焱這一個。
“過去五年,美國光伏企業Firstsolar的組件出貨量不是最大的,可為什么出貨量排在世界前列的中國在美國上市十一家光伏企業的市值加在一起卻不如一個Firstsolar?”,吳選之的問題問得太好了。過去五年,這個現象每天都存在著,幾乎成為一種自然,自然到你幾乎忘記要去想它背后的原因。過去老紅不想,是因為一種無奈。過去吳選之始終在想,卻是因為一種心有不甘。
紅煒
2016年1月6日